《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
日前,国家邮政局编制了《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局长办公会审定后印发。3月30日,国家邮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规划》基本情况。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局长王跃、天津市邮政管理局局长陈凯、河北省邮政管理局局长訾小春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韩敬华主持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预计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快递业务收入达到85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快递业务量达到80亿件,年均增速保持在29%左右。快递服务网络实现农村全覆盖,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国际网络连通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通达五洲,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快递服务网络。年人均快件使用量超过80件。区域内快递服务达到“同城化”水平,基本实现主要城市当日达、次日达。全面落实寄递渠道安全管理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智能快件(包裹)箱安装格口数超过100万个,重点快递企业的枢纽型分拨中心自动化设备配置率达到60%以上,重点企业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5000辆。
《规划》围绕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定位清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京津冀快递服务体系总体目标,重点将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为快递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快递业与交通运输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和北方快递业发展核心区。定位布局方面,将按照“统筹协调、功能互补、有序疏解、区域联动”的思路,以“一核心、两区域、四枢纽、五节点、多园区”为架构,打造中国北方快递业发展核心区,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快递协同发展新格局。
《规划》明确了八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快递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提升快递普惠服务水平,三是推动快递服务转型升级,四是加强快递渠道安全监管,五是促进交通快递融合发展,六是加快科技绿色创新步伐,七是推进快递诚信体系建设,八是支持快递企业“走出去”。
《规划》还结合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发展实际,提出京津冀“黄金三角”快递园区集聚带工程、京津冀快递下乡工程、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工程、京津冀跨境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工程等四大工程,重点解决目前行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规划引领发展,行动成就未来”,规划的生命在于实施,京津冀三省市管理局将在国家邮政局的领导下,在三省(市)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有序开展《规划》的宣传、引导和落地实施工作。一是做好京津冀快递服务规划与京津冀三省(市)规划、邮政业规划、物流业规划、电子商务规划、交通运输规划以及相关部门规划衔接工作。二是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专项工作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度,推动建立京津冀三地执法协同联动机制,探索整合执法力量,合力整治区域内流动违法行为。三是完善发展政策环境,推动对快递企业实行同一工商登记机关管辖范围内的“一照多址”模式,简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程序,精简分支机构、末端网点备案手续,探索国际快递业务(代理)经营许可审批部分工作环节下放至京津冀省级邮政管理机构。推动完善进出境快件便捷通关。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四是加强行业人才培养,推动高校和高职高专开设快递专业,探索建立快递职业人才培训基地,发展“订单培养”“联合培养”职业培训,扩大快递技能人才的供给,培养高水平快递管理与技术人才。五是更好地发挥三地行业协会在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行业服务、内外协调、行业自律以及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的职能。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文来源:北京市邮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