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崇的社区物流共同配送(一)
作者:
更新时间:2012-04-27
点击数:
2012年04月17日 现代物流报
□记者张颖川
编者按:2010年年底,本报就曾推出“发展社区物流系列报道”,围绕社区物流的概念及定位、存在的瓶颈、发展途径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如今,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这种新型的物流服务模式已在北京建立,并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北京市是如何开展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这一服务模式的?这一新型配送模式为社区民众带来哪些利好?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待解决?本报自即日起推出的“值得推崇的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系列报道”,会带给您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北京北五环林萃西里倚林佳园社区内经商的诸多底商中,一家挂有“城市100・共同配送”橘红色门脸的物流配送企业特别抢眼,尤其是上面书写着的两句话“配送最后100米,百姓满意100分”,分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去年11月成立的北京城市一百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市100”)首批社区共同配送门店之一的科荟路店。
日前,记者来到“城市100”科荟路店,只见门前来往人员络绎不绝,好不热闹。走进店内,几个工作人员正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在与客户对接。在门店的左侧,靠墙堆放着一溜儿装满货物的蓝色储物筐,每个储物筐都分别对应着倚林佳园、融城嘉园、京师园等不同的社区,显得井然有序。而在货物存放区旁边,一个硕大的标有“快行线冷链”字样的冰柜摆放在那里,里面已经装满了冰淇淋、速冻水饺等冷冻食品。“这是北京快行线食品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行线’)放在这里的冷柜,我们目前已经和快行线正式开始冷链方面的合作。”“城市100”科荟路店经理宋俊磊向记者介绍,该配送门店24小时营业,主要服务于周边1公里范围内15个社区的居民,或者快递员配送,或者客户自取,对于社区居民来说非常方便。该店每天的配送量最多能达到600多票,而当天截至下午两点,已配送完成400多票。
这就是北京市近期推出的一种新型配送模式: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
据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物流发展处处长冯守华介绍,这一配送模式是北京市社区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工程,属于《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6大重点工程之一,当然也是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一部分。该配送模式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快递协会共同发起,由“城市100”具体负责运营。主要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的物流需求,以社区1公里为半径,为同一区域的网购和其他快递物流设立共同配送中心。统一协调配送货物,实现为社区居民“最后100米”配送的信息标准化、配送区域化、服务集中化。
为什么要在社区设立物流末端共同配送站点?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承担着哪些具体职能?
需求巨大效益多元
“最主要是出于便民、利民的考虑。社区物流直接面向城市社区商业和社区居民,是物流中的‘真正的最后100米’。而社区共同配送站点的建设,重在解决社区物流‘最后100米’配送上的难题。”冯守华对记者说。
据了解,在社区物流配送方面,社区居民的需求一直很大。目前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再加上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回家照顾老人的几率较少,空巢老人很多。针对社区老人的服务问题逐渐凸显,需要社区物流来解决相关难题。当然,上班族的物流需求也很多。社区承担上班族们很大一部分生活需求,如早餐的配送、日常用品的选购、邮件的寄送、水电费的代缴等;另外,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开始发生变化。部分年轻人和收入较高的人群更容易接受现代商业理念,如采用电子商务购物、商家上门服务等。特别是在蔬菜、冷鲜等食品方面,希望能改变以往到超市或菜市场购物的传统方式,通过网购,轻点鼠标,便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不出家门就可配送到户。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物流企业参与社区物流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在我国社区商业中的影响和作用较小,配送业务所占份额小。目前社区商品配送的主体比较分散,主要是连锁企业、供货商、批发商、店铺店主、个体摊贩以及物流企业等。除了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配送者外,其他主体都是作为供方或需方自营配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除社区物流配送地点分散、环节较多、客户复杂,从而导致相应的经营成本较高、效率低下外,社区物流对配送的服务要求也比较高。据了解,社区商业配送交通条件复杂,并且往往需要拆零、保鲜、冷冻运输,而且要求及时、可靠、准确,这对于参与配送的物流企业来说无疑难度很大。因此,物流企业大多不愿参与到社区物流配送中来。“而建立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点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可以成为连接物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枢纽站,从点到面覆盖整个社区的网络,实现物流快递行业人员、网点等末端资源的高效整合,缩减双方交接快件时产生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使交易时间更趋灵活,并可推动其朝区域物流集约化方向发展,解决社区物流配送的难题,更好地服务社区民众。”冯守华说。
而在北京市快递协会秘书长王宝华看来,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的社会效益还远不止如此。王宝华表示,资源整合后送货车辆在路上的无效运行将大幅减少,能发挥减轻北京交通拥堵和降低大气污染的环保效益,同时还有利于和谐社区建设。“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一种创新的思路,特别符合北京市政府提出的‘15分钟社区圈’的建设目标,可以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正是由于当前社区物流的庞大需求以及共同配送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鉴于当前社区物流客观存在的诸多难题待解,发展社区物流共同配送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此形势下,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快递协会决定携手共同推动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王宝华对记者说。
多方发力共同推动
虽然社区物流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由于参与社区物流难度较大,物流企业大多兴趣不高。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这一服务模式如何推动发展,面临不少的难题。
冯守华告诉记者:“正是由于社区物流共同配送开展起来难度较大,我们决定通过政府引导、协会协调、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来共同推进。”
而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由什么样的企业来运作这一模式。毫无疑问,实现社区物流共同配送本身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一两家物流企业就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方的参与。鉴于此,去年下半年,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快递协会经过研究,召集了物流行业一些实力比较强的企业进行座谈,宣贯社区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意义及利好所在,以引导这些物流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
为做好该项工作,北京市快递协会作了大量的协调准备,召开了数次座谈会,进行了多次调研,并组织物流企业积极学习国外共同配送的先进经验以及一些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在末端共同配送方面,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一些物流企业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此之前,企业家们的思想还是很保守。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在充分了解末端共同配送的具体模式之后,企业家们的思想发生了蜕变,认为这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王宝华告诉记者。
于是,在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快递协会的共同推动下,“城市100”诞生了。“城市100”其名称主要取义为“配送最后100米,百姓满意100分”。目前已经建立起40个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并承担起社区末端“最后100米”的配送任务。
据“城市100”运营总监徐勇介绍,“城市100”主要采取授权加盟的经营模式,获取加盟资质后,由加盟商来负责具体门店的运营。加盟店的准入标准是,社区门店拥有固定的使用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营业场所,社区店不低于10名工作人员储备及派送交通工具,要有一定的投资预算和抗经营风险能力。
徐勇说,“城市100”社区门店分布区域主要以城八区为主,郊区为辅。以社区周围1公里为半径,主要承担以CtoC 快递、BtoC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社区末端物流配送及一些诸如保险进社区、机票代订等社会服务。
在具体运营过程中,物流企业可直接与“城市100”社区门店对接,达成合作协议后,物流企业处理不了的货件可直接送到“城市100”的门店,由“城市100”负责配送;在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中,电商首先和“城市100”实现系统对接,客户下单后,电商会将需要“城市100”配送的货件运送到(或“城市100”自提)“城市100”总部,经过中心平台集中分拣,再分别运输到不同区域的各个社区门店,由这些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具体配送。这些配送门店24小时营业,服务于周边1公里范围内社区的居民。或者“城市100”工作人员配送上门,或者客户到配送门店自取,对于社区居民来说非常方便。“‘城市100’在经营管理上是市场化运作,政府不予干预,与其他企业如何合作,完全由‘城市100’自主决定。相信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社区物流共同配送这一模式能够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进而更好地实现便民、利民。”冯守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