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胜:真抓实干 共筑梦想
作者:
更新时间:2013-03-22
点击数:
今年两会,“中国梦”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那么,邮政业该如何规划小康社会的行业蓝图,又该如何扎实推进,让“邮政业中国梦”尽快走向现实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
解读现代邮政业蓝图
当前,我国邮政业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2012年全行业业务总量完成2030亿元,同比增长26%,快递业更是连续24个月同比增幅在50%以上,甚至创下了日最高处理量突破3000万件的惊人纪录。然而,行业面临的不适应、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缺乏核心竞争力,行业安全形势和监管工作还面临严峻考验……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马军胜表示,国家邮政局党组给出的思路是,到2020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这也被全系统称为“邮政业中国梦”。
记者了解到,这个梦想中的一些数字颇为惊人,如全行业业务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其中快递业务收入比2010年翻三番;重点企业重点城市实现快件48小时投递;培育出2个年业务收入超千亿、若干个年业务收入超五百亿的大型快递企业或企业集团,等等。
这些数字能否达成?马军胜介绍,根据国际经验,快递占GDP的比重在0.17%到0.6%时,其发展速度是GDP的2到3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占比超过0.6%时,则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我国快递业过去10年年均增长32%,正处于第一个阶段,未来8年只要保持两位数增长,就可以进入更高层次。从现在来看,这种增长势头是可以保持甚至超越的。因此,“现代邮政业”其实并不算遥远,“蹦一蹦”是能够着的。
真正令邮政管理部门底气十足的,还不止是简单的数据推测,马军胜说,国家邮政局重组以来,政府和企业“各归其位、各负其责”,正是这种全新的机制造就了今天的速度。在追求新目标的征途中,仍然要坚持这种思维方法和工作机制。
让发展“红利”人人共享
“小快件、大民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马军胜表示,希望将“现代邮政业”的红利与每个老百姓共享,还需要做大量扎实的工作。
马军胜举例说,2012年,全行业业务量完成57亿件,同比增长55%,收入1060亿元,同比增长40%。一方面,全社会在看到快递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小快件里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反响强烈;另一方面,作为新兴行业,快递企业所面临的人才与资金紧缺、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也十分严峻,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邮政管理部门,既要加强监管,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又要优化环境,持续促进行业快速发展。”马军胜告诉记者,监管就要勇于说“不”。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快递延误”“赔偿难”“野蛮分拣”“丢损多”等热点问题,各级邮政管理部门通过推动落实《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快递运单》等一系列法规标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持续开展“快递服务专项整治”活动,重点监督解决,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马军胜还介绍,去年邮政管理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邮政局顺利完成了全国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组建工作,结束了邮政管理“高位截瘫”的尴尬局面。这对邮政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方面,邮政管理部门通过出台各类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使企业在财税补贴、简化程序、地方保障等方面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并推动解决快递车辆“进城难”等现实问题。加强快递业与先进制造业等关联产业的联动发展,推动建立电子商务和快递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
一面是开放市场,一面是保障公平。在充分遵循市场规律,搞活竞争性领域的同时,马军胜时刻不忘邮政行业所肩负的公共服务职责,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邮政服务的均等化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邮政终端服务体系建设。马军胜介绍,去年5月发布的《邮政普遍服务“十二五”规划》对“村邮户箱”和“邮政服务进社区”等工程做了明确和细致的规划――到2015年年底,新建城镇住宅楼信报箱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进行政村村邮站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地区邮政通信普遍服务水平。
村邮站建设容易,运营却并非易事。马军胜建议,要想真正为民所用,必须本着“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则,构建邮政综合服务平台,不断丰富其服务功能,实现长效、持续发展。
马军胜表示,到2020年,按照《邮政法》的要求,行业发展要实现“双适应”,即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人民生活的用邮需要,这是邮政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本文来源:中国邮政快递报 作者:)